牛客230507题解析:交替字符序列的动态规划解法
一、题目解读
牛客230507题要求从给定字符串中寻找交替出现的字符序列(如“haha”或“ahaha”)的最长长度。题目关键在于识别字符交替模式,并计算其最大连续次数。例如,在字符串“ahahahaha”中,最长的交替序列为“ahahaha”(长度6)。此问题需高效遍历所有可能的交替组合,并处理字符不匹配时的逻辑。
二、解题思路
采用动态规划+回退策略解决该问题。核心思想是通过两层循环枚举所有可能的交替模式(如“a-h”或“h-a”),然后遍历字符串验证每个字符是否符合当前模式。当遇到不匹配字符时,通过回退机制重新检查,避免遗漏潜在的长序列。该算法巧妙利用交替模式的对称性,减少无效计算,同时保证正确性。
三、解题步骤
1. 初始化变量:定义max_len记录最长序列,n为字符串长度。
2. 枚举交替模式:使用两层循环遍历首字符first和次字符second(如“a”和“h”),跳过相同字符的组合(如“a-a”)。
3. 动态匹配字符:
○ 初始化当前序列长度current_len和期望字符expected(首字符)。
○ 遍历字符串,若当前字符匹配期望,则更新长度并切换期望字符(如“a”→“h”或“h”→“a”)。
○ 若不匹配,则重置长度和期望,并回退一步重新检查(关键步骤,避免跳过可能的序列)。
4. 更新最大长度:每次循环结束后比较current_len与max_len,取最大值。
5. 返回结果:最终输出max_len。
四、代码与注释
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string> #include <algorithm> using namespace std; int findMaxLaugh(string s) { int max_len = 0; // 记录最长交替序列长度 int n = s.length(); // 检查所有可能的交替模式(如"a-h"或"h-a") for (char first : {'a', 'h'}) { for (char second : {'a', 'h'}) { if (first == second) continue; // 跳过相同字符的无效模式 int current_len = 0; char expected = first; // 当前期望的字符 for (int i = 0; i < n; ++i) { if (s[i] == expected) { current_len++; // 匹配时长度+1 expected = (expected == first)? second : first; // 切换期望字符 max_len = max(max_len, current_len); // 更新最大长度 } else { current_len = 0; // 重置长度 expected = first; // 重置期望字符 // 回退一步重新检查,避免漏掉可能的序列 if (s[i] == first) i--; } } } } return max_len; } int main() { int N; string S; cin >> N >> S; // 输入(题目中可能不需要,此处保留原代码结构) cout << findMaxLaugh(S) << endl; return 0; }
五、总结
该解法通过枚举交替模式结合动态回退,有效解决了字符序列的最长交替查找问题。时间复杂度为O(n²),虽未达最优,但逻辑清晰且易于理解。优化方向可考虑状态压缩或滑动窗口技术进一步降低时间复杂度。此思路对处理类似交替模式问题具有参考价值。
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